二汽本就是在十堰建设起来的,但是总部已经搬离十堰。
十堰和攀枝花都是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城市,十堰过去只是一个人口不过百户的镇,被郧阳代管,到了1969年二汽入驻十堰,近二十万人在这里大搞建设,很快就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汽车城,这真是“敢教日月换青天”的气魄啊,其中的奋斗历程,很多十堰人都能说出一二来。
但是一些十堰人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二汽逐渐开辟了襄阳、武汉和广州基地,和十堰一起成为了东风汽车集团的四大基地,有人认为二汽一直留在十堰不行吗?为何一定要开辟新的基地呢?
首先得说说二汽为何要留在十堰的原因。从1964-1980年是三线建设时期, 那时我国的国防压力很大,三线建设的选址地是为备战考虑的,也促进的沿海工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十堰山多,而且比起隔壁的陕西旬阳,又有一个铁路交通的优势,当时二汽选址十堰,就和正在建设的襄渝铁路大有关系,二汽的设备特别多,交通如果很不方便也是不行的,而且制造完成的汽车成品也需要运出去。
1980年后,三线建设结束了,很多三线工厂从山沟沟搬到了大城市,或者被彻底关闭了,比如我国布局在四川的大量三线工厂很多都搬到了成都,十堰的情况也是一样,十堰的交通不算特别便利,而且后续供二汽建设的工业化大厂已经不多了,二汽走到了发展的岔路口,二汽必须走出十堰成了当时二汽人的共识。
1980年首先选址二汽铸造三厂,当时考虑过镇江、九江等地,最后选址到了襄樊(2010年后改名襄阳),因为铸造三厂当时形成的共识是要么建在十堰,要么建在十堰临近的地市,但是建在十堰存在交通运输、防洪等问题,所以只能离开十堰向外寻找,最后找到了襄樊的油坊岗,同时把襄樊确定为二汽的第二基地,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是襄阳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
到1986年二汽决定发展乘用车,并预测未来小轿车会进入千家万户中,轿车市场将远大于中、重型商用车的市场,当时这种预测很多人是拿不准的,因为80年代普通人哪有机会开小轿车,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小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农村都几乎家家户户有小轿车了。
轻型车和乘用车生产线并没有放在十堰,而是放在了襄阳、武汉和广州,采取的是先合资,后面逐步自研的方式,如今襄阳、武汉和广州都是东风汽车的乘用车生产基地,而十堰是商用车的生产基地。
为何说二汽走出十堰是双赢呢?一方面壮大了二汽的实力,另一方面二汽也加大了对十堰的支持。如果二汽没有走出十堰,很难想象今天的东风汽车集团会是什么样,会有今天的辉煌吗?至少来说,如果二汽没有走出十堰,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丰富的产品线,没有这么大的规模。
说到二汽走出十堰后,对于十堰的帮助,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以2005年为例,卡车市场下滑,轿车开始发力,因为十堰是产卡车的基地,所以当年效益不好,但是因为东风汽车走出去了,在广州花都的乘用车机场发展得特别好,所以每年从花都那里调几十亿元现金流来支撑十堰的发展。
所以说,先有二汽在十堰建设,后有总部搬离十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