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车规章的作用和意义?
。
行车规章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交通安全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制约交通参与人的交通行为来达到保障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它通过制裁违章走路、骑车侵权行为人来保护依法走路、骑车人的道路通行权益。如果不对违章行为人加以惩罚,必然会导致人们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依法遵守交通法规的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并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使以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也不遵守交通法规,最终导致“人人无视交通法规”的现象出现;反之,如果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人进行严惩重罚,这种违法违章行为就会减少,其他行为人的合法通行权就会得到保护,从而形成“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交通氛围。
二、铁路行车规章的名词解释?
铁路行车规章由二部分组成,铁总铁路技术规程和各铁路局铁路行车细则组成。
三、地方规章低于行政规章吗?
低于行政规章。
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如下: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法规由国务院一或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规章是由地方政府以政府令形式发布。规范性文件是地方政府或政府办发布。
地方规章低于行政规章,仅高于规范性文件。
四、规章包括?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基本信息
中文名规章释义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组成国务院部门规章
基本含义
规章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规章按其性质、内容,可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和一般规章。
1.行政规章。按作者及其权限,可分两类:
(1)国务院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制定、发布的规章。
(2)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行政规章常用规定、办法、细则等文种。
2.组织规章。是指对一个组织或团体的性质、宗旨、任务、组织原则、成员及其权利义务、机构及职权、活动及纪律等做出系统规定的规章。组织规章的常用文种是章程。
3.业务规章。是指对专项业务的性质、内容、范围及其运作规范等做出系统规定的规章。业务规章的常用文种为章程。
4.一般规章。一般规章是各级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和活动,在其职权内制发的规章。这类规章便是通常所说的规章制度。一般规章的常用文种有规定、办法、准则、细则、制度、规程、守则、规则等。
五、铁路行车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有哪些?
铁路行车规章制度是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完成运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约束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行车规章制度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合理地制定规章制度,科学、规范地管理规章制度,全面有效地实施规章制度,是铁路运输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行车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施中的权威性、实效性是衡量铁路运输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徐州铁路分局针对铁路行车规章制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使行车规章制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行车规章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可从6个方面进行检查考核:①行车规章制度归口管理;
②行车规章制度档案化管理;
③行车规章制度的有效性;
④行车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⑤行车规章制度的配备;
⑥行车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行车规章制度管理不好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对管理良好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
六、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
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
规章部门是指由政府机关或其他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制定并发布的法律、法规、文件等,用于管理和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些规章部门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共利益的实现至关重要。
地方规章是指在国家法律和规章的基础上,由各个地方政府制定并发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定和条例。地方规章在特定地域内具有强制力,是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具。
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区别。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两者进行详细比较。
权威性与适用范围
规章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是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各地,规章部门的制定对于整个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规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其适用范围主要限制在某个地方政府管辖的区域内,如省、市、县等。地方规章的制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国家法律和规章进行具体化和细化。
制定程序与实施机构
规章部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程序通常由行政部门或立法机关负责。在程序上,需要经过立法、审议、公示等环节,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地方规章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化,可以由地方政府依法设立的相关机构或部门负责。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规章时,要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确保地方规章的合规性和权威性。
适应性与灵活性
规章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社会变化和需求进行修订和调整。规章部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法规调整。
地方规章相对于规章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说,具有更强的地方适应性。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和政策,更好地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衔接与协作
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衔接和协作关系。规章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为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规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地方规章要与规章部门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同时,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规章时也要考虑国家的法律和规章,确保地方规章与国家法律体系相协调,不与国家法律相抵触。
总结
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在社会管理和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各具特色和作用。规章部门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能够保持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和稳定。地方规章则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之间需要保持衔接和协作,确保地方规章与规章部门的法律、法规相协调。同时,地方规章的制定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保地方规章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规章部门与地方规章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七、哪些是规章?
规章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八、规章包括哪些?
规章包括两种: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国务院部门规章通常也会用“办法”、“决定”等来命名,比如《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
2、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如省会)的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一般用“办法”、“规定”来命名,不能用“条例”。
九、保密规章包括?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保密规章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二是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三是无外商投资和雇用外籍人员;
四是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
五是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
六是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七是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十、部门规章和部委规章的区别?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按照规定的程序所制定的规定、办法、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委规章: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